一、 |
字形 |
|
|
(一) |
取字字數計4,307字。 |
|
|
(二) |
取字依據:國小課本課文內容用字及採相關字頻統計結果斟酌補充收錄。 |
|
|
(三) |
本字典依214部首序排列,相同部首者按筆畫數排列,同部首同筆畫者,按筆順排列。 |
|
|
(四) |
不收異體字。 |
|
|
(五) |
字頭以【】括之;次標其部首、部首外筆畫數、總筆畫數等屬性。如: |
|
|
|
 |
|
二、 |
字音 |
|
|
(一) |
收常用字音,罕用者不取。基本上參照《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》取音。 |
|
|
(二) |
音讀以注音符號標示於「注音」欄。 |
|
|
(三) |
音讀一律標示本調,「一」、「七」、「八」、「不」等字於釋義末注明變調線索。 |
|
|
如: |
|
|
|
 |
|
|
(四) |
本字典有單音字及多音字,呈現方式如下: |
|
|
|
1. |
單音字之字音前無序號。如: |
|
|
|
|
 |
|
|
|
2. |
多音字音讀以1.、2.、3.等等標示之,先列常用義之音讀。如: |
|
|
|
|
 |
|
三、 |
字義 |
|
|
(一) |
收常用義,罕用義不收。 |
|
|
(二) |
釋義排列以最常用義於前,其他分列於後,呈現方式如下: |
|
|
|
1. |
字音與字義皆不同,以1.、2.......標示之。如: |
|
|
|
|
 |
|
|
|
2. |
字音相同,字義不同時,以(1)、(2)......標示之。如: |
|
|
|
|
 |
|
|
|
3. |
同一義項下又有細分時,以A>、B> ......標示之。如: |
|
|
|
|
 |
|
|
(三) |
同音通假的字,釋義為「通『某』」;純為用法相同的,釋義為「同『某』」。如: |
|
|
|
例一 |
|
|
|
 |
|
|
|
例二 |
|
|
|
 |
|
|
(四) |
若某字無單獨之義,於複詞或聯綿詞中方有意義者;或是不適合在單詞義項中解釋的複詞(如:「玻」的「玻璃」、「嫦」的「嫦娥」、「以」的「以為」),釋義時直接收錄該詞,逕於其下作解釋,並視為一個獨立義項。如: |
|
|
|
例一 |
|
|
|
 |
|
|
|
例二 |
|
|
|
 |
|
|
|
例三 |
|
|
|
 |
|
|
(五) |
特殊字詞 |
|
|
|
1. |
姓氏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2. |
部首字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3. |
數目字。如: |
|
|
|
例一 |
|
|
|
 |
|
|
|
例二 |
|
|
|
 |
|
|
|
例三 |
|
|
|
 |
|
|
|
4. |
化學元素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|
|
|
|
|
5. |
易經卦名:只收八卦義項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6. |
天干、地支:僅須釋義「天干的第某位」或「地支的第某位」即可。如: |
|
|
|
例一 |
|
|
|
 |
|
|
|
例二 |
|
|
|
 |
|
|
|
7. |
時辰名:「時辰名」之前加注「某時:」再釋義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8. |
方位名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9. |
朝代名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10. |
量詞。釋義方式為:「量詞。用於(計算)......。」內容則參考教育部《常用量詞手冊》或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,可加注較常用的換算單位(如公制)。且該字詞有多義時,除非為常用量詞,否則一律置於義項之末。如: |
|
|
|
例一 |
|
|
|
 |
|
|
|
例二 |
|
|
|
 |
|
|
|
11. |
地名用字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12. |
譯音用字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13. |
簡稱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14. |
狀聲詞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15. |
詞綴。指構詞的附加成分,包括詞頭、詞尾,但僅限於去掉之後不會影響詞義的附加成分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16. |
介詞、嘆詞、語助詞。如: |
|
|
|
例一 |
|
|
|
 |
|
|
|
例二 |
|
|
|
 |
|
|
|
17. |
人稱代名詞。如: |
|
|
|
 |
|
|
(六) |
或作、或稱為、俗稱為 |
|
|
|
1. |
或作,為字形之異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2. |
或稱為、亦稱為、俗稱為,為名物之異稱。如: |
|
|
|
例一 |
|
|
|
 |
|
|
|
例二 |
|
|
|
 |
|
|
|
例三 |
|
|
|
 |
|
|
(七) |
本義及引申義合併為一義項 |
|
|
|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