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|
字形 |
|
|
(一) |
取字字数计4,307字。 |
|
|
(二) |
取字依据:国小课本课文內容用字及採相关字频统计结果斟酌补充收录。 |
|
|
(三) |
本字典依214部首序排列,相同部首者按笔画数排列,同部首同笔画者,按笔顺排列。 |
|
|
(四) |
不收异体字。 |
|
|
(五) |
字头以【】括之;次標其部首、部首外笔画数、总笔画数等属性。如: |
|
|
|
 |
|
二、 |
字音 |
|
|
(一) |
收常用字音,罕用者不取。基本上参照《国语一字多音审订表》取音。 |
|
|
(二) |
音读以注音符号標示於「注音」栏。 |
|
|
(三) |
音读一律標示本调,「一」、「七」、「八」、「不」等字於释义末注明变调线索。 |
|
|
如: |
|
|
|
 |
|
|
(四) |
本字典有单音字及多音字,呈现方式如下: |
|
|
|
1. |
单音字之字音前无序号。如: |
|
|
|
|
 |
|
|
|
2. |
多音字音读以1.、2.、3.等等標示之,先列常用义之音读。如: |
|
|
|
|
 |
|
三、 |
字义 |
|
|
(一) |
收常用义,罕用义不收。 |
|
|
(二) |
释义排列以最常用义於前,其他分列於后,呈现方式如下: |
|
|
|
1. |
字音与字义皆不同,以1.、2.......標示之。如: |
|
|
|
|
 |
|
|
|
2. |
字音相同,字义不同时,以(1)、(2)......標示之。如: |
|
|
|
|
 |
|
|
|
3. |
同一义项下又有细分时,以A>、B> ......標示之。如: |
|
|
|
|
 |
|
|
(三) |
同音通假的字,释义为「通『某』」;纯为用法相同的,释义为「同『某』」。如: |
|
|
|
例一 |
|
|
|
 |
|
|
|
例二 |
|
|
|
 |
|
|
(四) |
若某字无单独之义,於复词或联绵词中方有意义者;或是不適合在单词义项中解释的复词(如:「玻」的「玻璃」、「嫦」的「嫦娥」、「以」的「以为」),释义时直接收录该词,逕於其下作解释,並视为一个独立义项。如: |
|
|
|
例一 |
|
|
|
 |
|
|
|
例二 |
|
|
|
 |
|
|
|
例三 |
|
|
|
 |
|
|
(五) |
特殊字词 |
|
|
|
1. |
姓氏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2. |
部首字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3. |
数目字。如: |
|
|
|
例一 |
|
|
|
 |
|
|
|
例二 |
|
|
|
 |
|
|
|
例三 |
|
|
|
 |
|
|
|
4. |
化学元素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|
|
|
|
|
5. |
易经卦名:只收八卦义项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6. |
天干、地支:仅须释义「天干的第某位」或「地支的第某位」即可。如: |
|
|
|
例一 |
|
|
|
 |
|
|
|
例二 |
|
|
|
 |
|
|
|
7. |
时辰名:「时辰名」之前加注「某时:」再释义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8. |
方位名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9. |
朝代名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10. |
量词。释义方式为:「量词。用於(计算)......。」內容则参考教育部《常用量词手册》或《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》,可加注较常用的换算单位(如公制)。且该字词有多义时,除非为常用量词,否则一律置於义项之末。如: |
|
|
|
例一 |
|
|
|
 |
|
|
|
例二 |
|
|
|
 |
|
|
|
11. |
地名用字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12. |
译音用字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13. |
简称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14. |
状声词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15. |
词缀。指构词的附加成分,包括词头、词尾,但仅限於去掉之后不会影响词义的附加成分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16. |
介词、嘆词、语助词。如: |
|
|
|
例一 |
|
|
|
 |
|
|
|
例二 |
|
|
|
 |
|
|
|
17. |
人称代名词。如: |
|
|
|
 |
|
|
(六) |
或作、或称为、俗称为 |
|
|
|
1. |
或作,为字形之异。如: |
|
|
|
 |
|
|
|
2. |
或称为、亦称为、俗称为,为名物之异称。如: |
|
|
|
例一 |
|
|
|
 |
|
|
|
例二 |
|
|
|
 |
|
|
|
例三 |
|
|
|
 |
|
|
(七) |
本义及引申义合併为一义项 |
|
|
|
 |